找到相关内容2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、内凡四善根   以上三贤属外凡位,亦称资粮位。正式要以四谛为观境时,在此三贤位已能够了知身是不净,诸受皆苦,心常变易,故是无常,法无主体,故是无我。苦谛观成,观慧增加,恐定功不够。为了要进入见道位的境界而增进有效的修行,故再以四加行加功用行,亦即修定帮助观慧,无定之慧是狂慧。故又名加行位。四善根属内凡位,已经逐渐能够见道,但身还居于有漏,圣道未生,故称内凡。若于六即,是相似位。此四善根位,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广仁寺法脉源头——格鲁派的教义

    非是对一般化机说的。一般人修学佛法,执着缠缚尚重,所以,如大师所说应从止观修习,用止来收散心,然后用观慧来明辨善恶,明辨真理,观慧是要重思考的,得观慧后才能彻断烦恼而出生死。所以大师说思维理智是绝不可...观是修慧,无戒不定,无定不慧,止观必须双运。止出轻安,观慧通达一切诸法皆是缘起性,证悟空性。若无观慧则不能断生死轮回根本之实质,自己尚不能出轮回,遑言度众生,所以大师总结菩提道次第为三要:出离心、菩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2296115.html
  • 止观之修行——安那般那(观出入息)浅谈

    管窥》曾说:“所谓‘观’,便是依修‘止’所得身心轻安的境界为基础,以智慧深入观察定中生起(所思维对象)的影像。”又云:“若修‘止’未成,身心未能生起调畅自在、远离烦恼的感觉,纵然以观慧思维抉择事理,亦不名修‘观’,只能称为‘毗钵舍那相应作意’,即是相似於观的思维活动而已。修行人必须修止成功,获得轻安後,以观慧思维抉择,才是真实妙观。”由此可见,禅修之道始於修止。   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佛陀的教导...

    林保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238970.html
  • 止观之修行--安那般那(观出入息)浅谈

    的境界为基础,以智慧深入观察定中生起(所思维对象)的影像。"又云:“若修`止'未成,身心未能生起调畅自在、远离烦恼的感觉,纵然以观慧思维抉择事理,亦不名修`观',只能称为`毗钵舍那相应作意',即是相似於观的思维活动而已。修行人必须修止成功,获得轻安後,以观慧思维抉择,才是真实妙观。"由此可见,禅修之道始於修止。 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佛陀的教导当中,也有提到各种修定的方式。佛陀在开悟...

    林保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5743677.html
  •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四)

    ,有能力把生死轮回的轮子停住了。殊不知,修行人若是只有定力而无观慧,就无法察觉微细的我慢已内化在自己心念的所有意向之中,反而会以定境来自我催眠说:「我已寂静,我已涅盘,我已离爱,我已离取。」   ...我」的世间想,以确定和澄清有倾向之相的为名,有恼坏之相的为色。也就是说,他们已能举起由定石磨利的观慧之剑,因此他们对每张墨渍图片之间的刺激影响力,非常敏感。而且,他们没有自我防卫的反应,能够如实地察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146370.html
  • 中观思想的实践(下)

    、体悟。以智慧去观察一切诸法的真实,不观有无颠倒的“知诸法实相慧”,名为中观。(《阿含经》)八正道中的正见(正观),就是这里的中观。正就是中,见就是观,正见即中观,是一而二、二而一的。观慧有三:听闻...与所解脱的生死是共的,就是所修的观慧,也同是般若实相慧。这三乘共的思想,与根本佛教的思想契合;如说“三乘共坐解脱床”即是一例。不过其中也有小小的差别,就是声闻法多明人空,大乘法多明法空。虽然所明的二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668205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般若波罗蜜(一)

   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’ (大正8,749b17-18)   从般若是观慧与实相相应慧说,可有二义:   1、证真实以脱生死:一切众生,因不见性空如实相,所以依缘起因果而成为杂染的流转。要解脱生死,必由空无我慧为方便。这观慧,或名正见,或名正观,或名正思惟,或名毗钵舍那,或名般若。从有漏的闻思修慧,引发能所不二的般若,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。解脱道的观慧,唯一是空无我慧,所以说:‘离三解脱门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989893.html
  • "我”的危险(节录)

    外在环境良好时的短暂涅槃,它是涅槃的样品,是预尝的涅槃经验,每个人都要好好保持这种涅槃,不要给轮回、“我”、“我所有”的念头任何机会;不要让“我”的观念出“生”。请小心保持醒觉,增长观慧!不论什么时候...

    佛使尊者 著

    |般若|我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7320614635.html
  • 三祖僧璨大师及其《信心铭》略说

    “不二”相契入,相融和的道境。未到这个地步,举念皆二,必然会落到动静,有无、真妄、凡圣的夹壁中不得出入。 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止观定慧的旨趣:止者,止妄也,乃至止息诸念而得定也;观者,观慧也,乃至如理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4540373.html
  • 学佛的三解脱门

      五、小结  有些大乘佛教学者以为生灭无常的观法是错误的,以为只有直观一切法本不生灭才是正确的,这种自以为是的看法,是相当自我本位,是未离我、我所的宗派本位主义,因为生灭无常观不是无因无缘的观慧法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